莫迪赢得第三任期:印度总理的国内挑战和全球雄心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BBC,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 祖贝尔·艾哈迈德(Zubair Ahmed)

    莫迪(Narendra Modi)和执政的印度人民党(BJP)曾期待在印度议会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然而,截至目前的结果表明,莫迪这块招牌受到了打击。

    现在,莫迪可能比以前更需要听取联盟伙伴的意见。那么,莫迪在支持者有所减少的情况下取得的第三场胜利将如何影响全球舞台上的印度?

    英国公共政策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南亚高级研究员奇科蒂加·巴杰帕伊(Chietigj Bajpaee)博士说:“在外交政策方面,无论他获得的授权是强是弱,他都将奉行自己的关键优先事项,即让印度成为一个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人民党的宣言提到要把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业中心,巴杰帕伊认为莫迪的未来五年任期将大力推动实现这一目标。

    然而,人民党在选举中的胜利给西方世界带来了乐观和谨慎兼有的混合情绪。

    印度教特性的意识形态

    一些人认为,莫迪的外交政策可能会变得更加强势,并将围绕其核心意识形态“印度教特性”(Hindutva)展开,这是一种宣扬印度教右翼形式的意识形态。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兼南亚项目主任米兰·瓦希纳夫(Milan Vaishnav)对此并不认同。

    他说:“我不认为外交政策会在全国民主联盟的第三届任期内发生重大变化,因为我们正在目睹的地缘政治变化本质上是结构性的,而正是这些变化为印度提供了展露头角的空间。”

    “衰落的美国、扩张性的中国,以及复仇主义(一种寻求收复失地的思想)之下的俄罗斯共同推动了印度在全球舞台上的中心地位。”

    民主问题

    在莫迪的领导下,印度无疑正作为一个日益突出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参与者而崛起。

    分析人士表示,在莫迪未来五年的任期里,印度与美国的伙伴关系有望变得更加牢固,成为抵御中国的堡垒。

    然而,对民主倒退的严重担忧为其上升势头蒙上了阴影。

    分析人士说,尽管印度民主受到攻击的指控不绝于耳,但莫迪意识到,如果不在全球舞台上大肆宣扬印度的民主资质,他就无法实现自己的全球雄心。

    例如,就在一年前,在莫迪对美国进行历史性国事访问前夕,70多名议员致信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

    他们敦促拜登就所谓的印度民主倒退和新闻自由受到侵蚀,向莫迪表达担忧。

    目前还不清楚拜登是否私下向莫迪表达了这些担忧,但在公开场合,莫迪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更重要的是,莫迪自豪地吹捧印度的民主资质,甚至称印度为“民主之母”。

    米兰·瓦希纳夫认为,印度的民主品牌对其全球形象非常重要。

    “虽然自由主义有所下降,但选举民主依然强劲,这些选举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选举上的竞争给印度领导层提供了很大的活动空间,即使制度有所削弱,对基本自由的保护有所下降,国家的强制力有所增强。”

    “遵守选举民主的基本规则也符合印度人民党的利益。”

    那么,问题在于最近的胜利是否意味着印度民主的胜利,亦或是其将导致长期的挑战?

    西方并没有忽视有关这些选举中存在不平等竞争环境的指控。

    人们关注的问题包括两名反对党首席部长被捕、反对党国大党的银行账户被冻结以及有利于人民党的选举债券。

    此外,莫迪在竞选期间被指发表仇视穆斯林的言论,因此受到严厉批评。

    瓦希纳夫认为,尽管竞争环境不公平,但反对党似乎表现得很好。

    他说:“毫无疑问,在这些选举中,无论从选举资金、调查机构的使用、媒体影响、相对沉默的选举委员会等方面来看,竞争环境都对反对党不利。”

    “尽管存在这些挑战,但反对党的表现几乎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选举系统的中立性

    莫迪驳斥了有关官方机构缺乏中立性的指控。

    他告诉电视频道“今日印度”(India Today),选举委员会在人民党执政下变得“真正独立”。

    他在接受ANI通讯社采访时说:“关于选举委员会的法律都不是我的政府制定的。”

    在投票开始的前一天,选举委员会表示已经接受了反对派多党代表团提出的所有要求。

    巴杰帕伊也承认存在这些担忧。

    “当然,选举并非没有争议。但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印度不是一个完美的民主国家,但它仍然是一个民主国家。在程序层面上,印度的民主基本上完好无损。”

    不过,西方世界经常有声音担心,在莫迪的第三个五年任期内,印度的民主价值观会受到侵蚀。

    来自中国的挑战

    许多评论人士认为,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政府会像莫迪过去执政的10年一样,愿意忽视这些被指控的民主弱化,而把批评莫迪留给他们的民主机构。

    “虽然它可能有自己的担忧,但也有自己的核心利益,尤其是在印太地区和对抗中国方面。”巴杰帕伊说。

    一个更加弱势的莫迪政府可能会给西方更多的筹码。

    “但是,当与印度的安全合作和外交合作达到新的高度时,几乎没有西方国家政府想要破坏现状。”学者瓦希纳夫说。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应用经济学教授、前总统罗纳德·里根的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史蒂夫·汉克(Steve Hanke)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点。

    “印度向世界兜售的口号是:‘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

    “即使在民主似乎出现倒退的情况下,这个口号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国际公众只对流行语和金句感兴趣。因此,目前国际社会对印度民主状况的担忧并不强烈。”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大国地位

    如果说世界对印度民主的健康状况感到担忧,那么在莫迪领导下,印度在成为经济强国和重要地缘政治参与者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也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4年,莫迪上台之初,印度还是世界第十大经济体。

    现在印度是第五大经济体。再过几年,印度很可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第三大经济体,德国和日本将被其甩在身后。

    迅速增长的潜力和不断扩大的市场将使全球投资者对印度充满兴趣。

    尽管印度在经济上取得了成功,但其经济规模仍然只有中国的20%。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国经济萧条之时,印度的发展势头正劲。

    14亿人口使得印度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超过7%的增长率和年轻的劳动力使其被视作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大国的理想选择。

    “有抱负的大国”

    美国政治学家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最近表示,印度是一个“有抱负的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强国”。

    问题在于,莫迪是否会推动印度成为一个强国。

    印度能否获得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席位?

    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巴杰帕伊对此表示怀疑。

    “反对印度加入的主要障碍是中国。你需要所有(常任理事国)都同意。四个常任理事国已经同意,但中国仍然反对。”

    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问题上,印度曾被要求选边站。但德里一直保持战略中立。

    史蒂夫·汉克说:“在外交事务方面,莫迪总理有一位出色的外交部长,他就是苏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

    “莫迪—苏杰生搭档出牌得心应手。”

    俄罗斯和乌克兰

    印度在俄乌问题上的战略自主性,以及拒绝公开谴责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入侵乌克兰的做法,在西方并不受欢迎。

    目前也没有迹象表明,莫迪会在本届任期内抛弃印度的老朋友普京。

    但印度的世界观是建立在其古老的哲学基础上的,即“vishwamitra”(人人之友)和“vishwaguru”(人人之师)。

    巴杰帕伊将印度描述为非西方国家,但并不反西方国家。

    随着印度向更大的全球影响力迈进,莫迪的领导力将经受进一步考验——其是否可以确保印度的崛起既具有战略意义又可持续,从而为更加平衡和多极化的世界秩序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