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迁比新冠肺炎致命5倍 我们必须做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UpMedi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爲赚取留在老家瓜地马拉妻子的不孕症医药费,5月刚移民至美国奥勒冈州的38岁农夫赛巴斯钦(Sebastian Francisco Perez),在6月26日独自外出务农时,因不堪高温日晒而往生,当地人出面替他声援、献花致意。(汤森路透)(photo:UpMedia)
    爲赚取留在老家瓜地马拉妻子的不孕症医药费,5月刚移民至美国奥勒冈州的38岁农夫赛巴斯钦(Sebastian Francisco Perez),在6月26日独自外出务农时,因不堪高温日晒而往生,当地人出面替他声援、献花致意。(汤森路透)(photo:UpMedia)

    编按:高传染性的印度Delta变异株肆虐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未见缓和,这时北半球因进入夏季、致命热浪席卷各地,美国西岸尤其严峻,让人再次意识到气候议题。长年致力于研究气候灾害的比尔盖兹说:「你或许以为地球升温1.5度或2度没什么差别,但从气候科学家模拟的结果看来,情况却很不妙⋯⋯」

    在很多方面,温度升高2度的情况,不是只比升高1.5度糟糕33%,而是倍增的,例如难以取得干净用水的人口会多一倍,热带地区的玉米产量衰减也会多一倍。气候变迁造成的效应,单单一项就够惨了,但你不会只遇到炎热天气,或只遭受洪灾。气候变迁的效应是环环相扣的。

    以新冠病毒来做对比,这样所有正在经历这场大流行病的我们会更容易理解。想了解气候变迁的破坏有多大,看看新冠病毒疫情,再想像一下同样痛苦程度持续更长的时间。如果不把全球碳排放量减到零,这场疫情造成的人命损失和经济苦难,将是日后经常会发生的状况。

    先说人命损失:比起新冠病毒,气候变迁是否会造成更多人死亡?我们用1918年西班牙流感和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数据,估算出的结果是全球平均每年每十万人口中约有14人因大流行病而死。

    比起气候变迁,哪个死亡率较高?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升高导致的全球死亡率增幅和大流行病一样,也就是每年每十万人中约有14人因此致死。而到本世纪末,要是排放量仍然持续增加,气候变迁将导致每十万人中约有75人因此致死。

    换句话说,到本世纪中叶,气候变迁的致命程度可能就和新冠病毒一模一样,到了2100年,气候变迁要比新冠病毒致命五倍。

    经济情势也很黯淡。虽然气候变迁对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和新冠病毒不大一样,也因使用的经济模型而异,但结论确定无疑:未来一、二十年内,气候变迁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像每十年发生一次新冠病毒大流行。

    就算还有科学不确定性,我们理解的也已经够多。有两件事是我们可以做的:

    努力适应:努力把已经发生和确定会发生的暖化冲击减到最小。盖兹基金会的农业团队把工作重点放在帮助农民适应。例如,资助许多新品种作物的研究,希望研发出耐旱、耐洪的作物,以对抗未来更频繁、更严重的干旱和洪水。

    减缓暖化:另一件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是停止排放温室气体到大气中。若想要躲过灾难,全球最大排放国(富裕国家)必须在2050年以前实现净零排放,其他国家不久后也要跟上。

    有人反对富裕国家应该先减排:「为什么是由我们来承担?」答案不只在于暖化问题主要是由富国造成的,还因为这是大好的经济机会:有能力建立起成功的零碳公司和零碳产业的国家,将会在未来几十年中领导全球的经济。谁有办法在能源上取得重大突破,并且证明这种突破能在全球广泛运用,价格又不会太高,谁就能在新兴市场中找到许多愿意买单的客户。

    气候调适还有一个面向值得更多关注,那就是我们需要做最坏的打算。

    气候科学家已确定了可能加速气候变迁的许多临界点。举例来说,如果海床上含有大量甲烷的冰状结晶体变得不稳定并破裂,短时间内灾难恐怕就会在世界各地发生,导致我们对抗气候变迁时疲于招架。气温愈高,就愈可能达到临界点。

    我们看似正朝临界点迈进,而接下来要说明一套大胆 (有人认为几近疯狂)的方法,这些都是所谓「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的范畴。虽然这些方法尚未得到证实,也引发道德争议,但我们应该趁仍有余裕时加以研究与辩论。

    地球工程属于「紧急情况」下的尖端技术,基本概念是暂时改变地球的海洋或大气层,以降低地球温度。这些改变并不是为了豁免我们减少碳排的责任,只是帮我们争取时间,以便借此好好振作。

    多年来,我一直都在资助地球工程的研究(与我支持的减缓与调适措施相比,这笔资金根本微不足道)。大多数地球工程技术都是基于一个想法:为了弥补我们释放到大气层中温室气体所造成的暖化,我们得把照射到地球的阳光总量减少1%左右。

    有许多方法可以达成目标。其中之一是在大气层上层分布极细颗粒,每个颗粒的直径只有数百万分之一英寸。科学家知道这些颗粒会反射阳光,导致地球降温,因为他们已见证过类似的情况:大型火山爆发时,都会喷出类似的粒子,使得全球温度明显下降。

    另一项地球工程是增亮云层。由于阳光会被云层顶部反射,我们可以使云层更亮。方法是运用盐雾让云层反射更多阳光,从而让地球降温。而且也不需要大幅增亮:想减少1%的阳光,只要将覆盖地球面积10%的云层增亮 10% 就可以了。

    还有其他类型的地球工程,但都有三个共同点:第一,相较于问题的规模,这些方法的成本相对较低,所需前期资金成本低于100亿美元,而且执行费用极低。第二,云层增亮的效果可持续一星期左右,所以我们可以依需求加以使用或停止,不会产生长期影响。第三,无论这些方法可能面临何种技术问题,相较于必定会遭遇的政治障碍都不算什么。有些批评人士抨击,地球工程是把地球当成大型实验品。

    不过正如支持者所指出,我们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早就在对地球进行大规模的实验了。

    持平来说,我们需要更了解地球工程的在地潜在冲击。这确实是合理的担忧,值得多方研究,之后再考虑于现实世界大规模地测试。此外,由于大气层属于全球的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自行决定尝试地球工程。我们需要建立各国的共识。

    如今,很难想像如何要世界各国同意以人工方式决定地球温度,但地球工程是唯一已知的方法,我们希望可以在数年、甚至数十年内降低地球温度,却又不至于瘫痪整体经济。未来有一天,我们也许别无选择,因此最好现在就做好准备。

    *(photo:UpMedia)
    *(photo:UpMedia)

    作者简介

    比尔.盖兹(Bill Gates)
    是科技人、企业领袖和慈善家,1975 年与儿时玩伴保罗.艾伦(Paul Allen)共同创办微软(Microsoft),目前担任盖兹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的共同会长。近年成立突破能源组织(Breakthrough Energy),致力于把清洁能源和其他气候相关的技术推向市场,并育有三个孩子。

    译者简介

    张靖之(前言至第四章与后记)
    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辅系人类学,英国剑桥大学汉学硕士。曾任杂志主编、丛书主编及版权,现从事自由翻译与文字工作,以保护地球环境为志业。译作有《气候紧急时代来了》、《马格兰的街拍智慧》、《艾力克.克莱普顿自传》等。赐教信箱:violea@gmail.com

    林步昇(第五章至第十二章)
    喜欢绿豆汤的猫奴,沉浮于接案人生,每天都痛并快乐着。近期出版译作包括《英文的奥妙》、《我们都是恶人》、《应许之地:欧巴马回忆录》(合译)等。比尔.盖兹脱下科技鉅子的外衣,在本书中把气候变迁「正名」为气候灾难,但不夸夸其谈,而是具体提出从国家至个人的解方,读来憷目惊心却也可见一线光明。

    ※本书撷取自《如何避免气候灾难:结合科技与商业的奇蹟,全面启动净零碳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