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绿色情报员:疫情弹升 紫外线灯照出受害者?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RFA,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难缠的新冠病毒不断反扑,紫外线杀菌灯跟着火热,从中国到台湾频频传出意外事件。(photo:RFA)
    难缠的新冠病毒不断反扑,紫外线杀菌灯跟着火热,从中国到台湾频频传出意外事件。(photo:RFA)

    狡猾的新冠病毒让全球伤痕累累,世界卫生组织7月12日指出,过去两周内向世卫组织报告的病例增加了30%,新冠疫情仍是全球卫生紧急情况。

    从中国、韩国、东南亚到欧洲,多地疫情反弹升温,上海、西安等地陆续出现奥密克戎(Omicron)BA.5变异株,近期中国新增的新冠病例数正以5月底以来最快速度上升,在反覆弹升的疫情焦虑下,紫外线杀菌灯成了当红抗疫商品,不过,两年多来的防疫热,各地却频频“照”出意外事件。

    防疫热意外横生

    杭州市星桥第一小学的学童集体灼伤事件记忆犹新,由于校工误开教室内的紫外线灯,造成100多位小学生皮肤、眼睛灼伤,甚至出现眼角膜脱落、皮肤发黑脱皮等严重情形。最近台湾也接连传出民众使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空间,人没回避,导致双腿红肿、短暂失明,病毒没上身,防疫却先伤人。

    杭州一所小学由于紫外线灯误开,造成学童眼睛和皮肤灼伤。(翻摄自网络)(photo:RFA)
    杭州一所小学由于紫外线灯误开,造成学童眼睛和皮肤灼伤。(翻摄自网络)(photo:RFA)

    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系教授蔡坤宪指出,紫外线在许多实验都显示可以消灭细菌、真菌和病毒,也足以杀死新冠病毒,不过,当没有按照标准的作业手册或产品规范来操作,就会出现负面影响或风险。

    紫外线依波段可以分为UVA、UVB和UVC,波长介于200至400nm之间。台北慈济医院内科加护病房主任、慈济大学医学系副教授苏文麟表示,紫外线灭菌使用的是UVC,波长为200至280nm,市售的紫外线产品最常见是245nm,因为在科技上较早广泛应用,也常用在医疗环境或实验室消毒,后来问世的LED技术波长为260至280nm,紫外线灭菌产品最重要的是符合安全规范,同时要有防护机制,如果不小心暴露在UVC光源,皮肤或眼睛会出现急性伤害,包括角膜受损、皮肤晒伤疼痛,长期照射皮肤甚至会导致癌症。

    杀菌灯良莠不齐

    中国在2020年底发布实施《紫外线消毒器卫生要求》新标准,不过,今年5月台湾行政院消费者保护处公布市售紫外线消毒(杀菌)灯的检测结果,10件商品的光化学UV危害均为高度风险,6件蓝光危害为低度风险,当中有一件未标示产地,其余商品都来自中国。

    健康危害不只来自使用不当,紫外线灭菌产品良莠不齐也暗藏风险。“临床上,病室的消毒都要有隔板或围帘,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皮肤和眼睛,确保人体不受到伤害。”苏文麟以医疗使用为例,在疫情高风险期,他也曾购买紫外线灭菌产品来消毒手机,“大家会很好奇,想要注意一下紫外线灯,这是很危险的事,我发现良好的紫外线产品会有安全性断电设计,或是一些防护的包覆装置,这样才能保障人身安全。”

    眼睛直视紫外线杀菌灯,易出现急性角膜炎或短暂失明。(路透社)(photo:RFA)
    眼睛直视紫外线杀菌灯,易出现急性角膜炎或短暂失明。(路透社)(photo:RFA)

    蔡坤宪指出,有些厂商看准防疫商机,大量生产紫外线产品,却没有实际评估量测功效和安全性,甚至紫外线波长不正确,其实紫外线灯发出的光肉眼看不到,为了方便辨识灯具在运作,所以会加上蓝紫色光,坊间还有些伪商品只有蓝光却没有紫外线,消费者要认知一分钱一分货,购买时不但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也要注意是否有相关认证,符合产品安全规范。

    随着疫情反覆升温,紫外线杀菌产品热卖,蔡坤宪提醒,民众要清楚知道使用的目的是什么、要放在什么空间,同时注意使用时间,并了解潜在的危险,不然不只是伤害自身健康,环境中的物品如电线、塑胶制品等,长期照射后也容易质变或退化。

    病毒灭活有条件

    新冠疫情爆发后,科学家陆续投入紫外线对新冠病毒的灭活研究,苏文麟展开全球首个临床环境研究,并刊登在《Viruses Journal》国际期刊,证实UVC对新冠病毒变异株阿尔法(Alpha)和贝塔(Beta)可以有效灭活。

    苏文麟说明,新冠病毒会停留在患者接触过的环境物体表面,这次研究发现以254nm波长的紫外线,在3至5公尺距离照射15分钟,确实能有效清洁隔离病房,让在塑胶、钢铁和木材等环境物体表面的新冠病毒去活化、不具传染力,换算成紫外线照射剂量,大约是每平方公分126毫焦耳,但是洗手盆等矽胶材质物品,照射30分钟才能让病毒完全去活化,照射剂量大约是每平方公分252毫焦耳。

    “当物体表面潮湿,或是愈粗糙,或是有孔洞,病毒会容易躲藏,这些都会影响紫外线的灭菌效果。”苏文麟补充说,“以mRNA来看,只要是紫外线在有效的条件照射下,确实都可以让病毒去活化。”

    新冠疫情爆发后,科学家陆续投入紫外线对新冠病毒的灭活研究。(路透社)(photo:RFA)
    新冠疫情爆发后,科学家陆续投入紫外线对新冠病毒的灭活研究。(路透社)(photo:RFA)

    蔡坤宪指出,紫外线消毒杀菌的原理是利用高能量,穿透DNA、RNA或蛋白质并进一步破坏,灭活效能和照射时间、距离,以及环境湿度、流场等条件都有关系。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展开新技术先驱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以新型的222nm波长紫外线,可以让新冠病毒在内的所有微生物失去活性。日本和台湾研究团队接也连投入相关研究和产品开发。

    蔡坤宪锁定222nm波长的紫外线清消效果进行实验,“我们用的灯是经过氯化氪分子所释放出的紫外线光,它可以精准的把病毒和细菌的蛋白质与遗传物质给吸收消灭,实验结果显示可以有效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和流感、登革热病毒,以及细菌、真菌。”慈济医院研究团队则投入小型临床研究,照射剂量大约是每平方公分81毫焦耳,可以让新冠病毒去活化。

    苏文麟说,目前有研究显示,222nm波长紫外线不会伤害皮肤及眼睛,但是当前各种应用产品尚未量产,消费者在市面上无法买到。

    有些市售紫外线杀菌灯会在环境中释放臭氧,使用时大意不得。蔡坤宪指出,这一类紫外线产品的波长在180nm左右,照射后会产生臭氧,臭氧浓度达到0.05至0.1ppm时可以杀死一些病毒,包括冠状病毒,不过,使用时人不可以暴露在环境中,否则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不适情形,气喘等呼吸道患者的症状可能加剧。

    口罩消毒藏死角

    有些民众以紫外线灯消毒口罩以重复使用,但紫外线照射后,口罩还能保有过滤功能吗?苏文麟说,国外曾进行N95口罩的新冠病毒实验,以222nm和254nm波长紫外线照射,大约每平方公分1.5焦耳的照射剂量,可以有效达到灭菌,不过,以医疗用的外科口罩来说,最内层是吸水材质,有孔洞的表面可能让病毒逃脱紫外线的灭菌效果,加上口罩重复使用或消毒后,内层会起毛球,这代表结构已经变形,口罩的过滤功能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医疗用口罩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不建议重复消毒使用。

    医疗用口罩的材质结构容易让病毒逃脱紫外线的灭菌效果。(路透社)(photo:RFA)
    医疗用口罩的材质结构容易让病毒逃脱紫外线的灭菌效果。(路透社)(photo:RFA)

    除了紫外线杀菌灯,从公共卫生角度而言,口罩也是防疫利器。苏文麟认为,新冠病毒主要透过飞沫和接触传染,以目前经验来看,民众戴好口罩,不但可以降低染疫风险,往年流行的流感也跟着减少,外出时尽量不要用手碰口鼻、勤洗手,都可以降低接触病原的机会。

    蔡坤宪建议,民众要强化自身的免疫力,同时要有安全的住居空间,维持居家空气流通,并加强清洁工作,降低环境中的病毒密度,消毒的酒精浓度70%左右可以杀死病毒,浓度超过95%反而没效,病毒会立刻浓缩,阻挡酒精穿透病原内部,次氯酸钠和次氯酸水也适用于家居环境清洁,从生活中做好防疫把关。

    撰稿、制作和主持:麦小田 责编:陈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