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除了A、B、O、AB型,还有很多种!很多人认同的「血型性格学说」,为何让科学家直摇头?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StormMg,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血型」本来是没有必要知道的医学资料,但为什么很多人都会记得呢?而且不只是自己的血型,有的人连家人、朋友、同事、上司的血型都一清二楚,实在是很惊人。 (图pixabay)(photo:StormMg)
    「血型」本来是没有必要知道的医学资料,但为什么很多人都会记得呢?而且不只是自己的血型,有的人连家人、朋友、同事、上司的血型都一清二楚,实在是很惊人。 (图pixabay)(photo:StormMg)

    很不可思议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被要求填写血型。

    马拉松的报名表和号码牌、幼儿园或学校的文件、贴身的避难包等,都有血型註记栏位。

    但是在不少国家,如果要求市民也填写同样的资料,这就困难了。因为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血型,问了反而徒增困扰。

    究竟我们填写的血型资讯有什么用?或许你会想,莫非是受伤需要输血时可以派上用场?但这其实是误会。

    输血前一定会进行血液检查确认血型。每家医院所需时间不同,但一般来说,血型检查结果只需要数十分钟就能出来。还有在书写前,一定会进行将患者血液与一部分血液制剂混合,观察是否出现有害反应的「交叉配合试验」。

    这些不会因为病患本人主张「我是A型」就省略。即使以前在同一家医院接受过血液检查,确切知道血型的状况下,也一定要做交叉配合试验(除了术前检查等例外)。

    为什么呢?理由很单纯。如果误用了不同血型的血液,会引起危及性命的「溶血反应」,这么重大的资讯,不能光靠患者自我表述。

    另外,很多人是以出生时受检的结果当作自己的血型,但新生儿的血液检查不一定正确。有些人以为自己是A型,第一次手术时接受检查才知道是B型,不能依赖自我表述的血型也有这个层面的考量。

    那么,如果遇到不知道血型的患者大出血,也来不及做血型检查的紧急状况,该如何处置?这个时候就只能相信本人的自我表述吗?

    当然不能。这个时候就只能用O型血了,因为不管对方是什么血型,应该都不会引起严重的反应。即使是紧急状况,也不可能只利用自我表述的血型情报。

    近年来因为有这样的案例,所以出生时很多医疗机构不会验血型。正在阅读此书的你,或许不知道自己小孩的血型,完全不用担心,需要的时候再去检查即可。

    顺道一提,我也不知道自己小孩的血型。

    血型很多种

    在1900年,奥地利人兰德斯坦纳发现「血液有不同类型」前,错误输血的事故频传。

    兰德斯坦纳注意到人的血清和他人的红血球混合后,有的会凝结破裂,有的不会。在经过确认很多样本配对的反应后,归纳出人有A、B、C三种血液类型的结论。之后的研究又发现了第四种AB型,C型被改称为O型。

    所谓的血型,就是指红血球表面的抗原种类。你可以想像细胞表面有很多棘刺状物,输血的时候最重要的「棘刺」有ABO和Rh二种系统。

    A型红血球有A抗原,B型红血球有B抗原,AB型则同时有A抗原和B抗原,O型的没有抗原;另一方面,A型血清有抗B抗体、B型血清有抗A抗体、O型血清两种抗体都有,AB型则是两种都没有。

    看起来非常复杂,但结论很简单,我们只会有对自己的抗原不反应的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