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越大,越容易得心血管疾病?医师曝「肥肚」位置才是患病关键,1种NG食物千万要少吃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StormMg,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一味的追求体重减轻不一定代表就是健康,脂肪的分布状况也是关键。(示意图/取自pakutaso)(photo:StormMg)
    一味的追求体重减轻不一定代表就是健康,脂肪的分布状况也是关键。(示意图/取自pakutaso)(photo:StormMg)

    衡量体态常是看体重、换算BMI,不过联安预防医学机构/联安诊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医师提醒,这些数据虽可参考,但看脂肪分布等资讯更重要,像是普遍来看男性脂肪率比女性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却比较高。

    胖肚子更易得心血管疾病?医:位置比体重数字更重要!

    洪育忠医师表示,一味的追求体重减轻不一定代表就是健康,举例来说现代人常见肌少症、骨质疏松症等,就很有可能是体重过轻所造成。脂肪的分布状况也是关键,像是男性的脂肪率普遍比女性低,但是心血管疾病风险却更高,关键就在于女性大多是「皮下脂肪」,对健康影响较小,而男性则较多是「内脏脂肪」,也就是常见的鲔鱼肚、啤酒肚。

    医师更进一步说明,内脏脂肪累积、中心型肥胖的鲔鱼肚、啤酒肚,容易导致高血压、高血脂,且也容易引起胰岛素阻抗、形成糖尿病。因此比起体重数值,更重要的是看胖在哪,一般建议可观测腰围,男性应小于90公分,女性则为80公分。除此之外也可透过腹部超音波、身体组成分析了解。

    *(photo:StormMg)
    *(photo:StormMg)

    变瘦、体重下降不一定就健康,健康减重3关键肌肉也很重要!

    洪育忠医师指出,想要健康减重、有健康的体态,饮食控制、降脂肪量、增肌肉量三者都很重要。现代人普遍营养过剩、活动不足、再加上身体自动囤积脂肪避免饥荒的生物本能、易胖体质,都容易导致肥胖风险增加。而极端节食则如同宣布进入「灾荒状态」,更容易使得新陈代谢降低、内分泌异常。

    医师建议,良好的饮食控制应像温水煮青蛙般逐渐改变、养成习惯,避免精制糖,并以优质蛋白、油、维生素补充,在吃足、多动下改变体态。

    降低脂肪量,常见以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进行,也有利心肺功能,不过并不一定会增加肌肉。增加肌肉量应从肌肉训练着手,肌肉越多也越容易燃烧脂肪、越不会有多余的肥肉,且也具有保护关节的作用。

    医师也表示,曾看过20几岁的女子,外表并不胖,但身体组成分析显示肌肉量不足、脂肪量太多,为求改善,女子一年间努力慢跑,但却效果不彰,经检查了解才发现是方法用错。

    *(photo:StormMg)
    *(photo:StormMg)

    体重有大变动才需特别关注,一般建议着重身体组成分析!

    洪育忠医师叮咛,瘦并不代表健康,体重也只有在「生活方式没有改变下,一个月内增加或减少2公斤」这般大幅度变动,才需要特别关注。每个人的体重、身体组成都有所不同,数字只需和自己比较。一般情况下更应着重于了解自己的肌肉及脂肪分布等身体组成分析,如此更有助掌握健康状态及疾病风险。

    *(photo:StormMg)
    *(photo:StormMg)

    本文/图经授权转载自今健康(原标题:胖肚子更易得心血管疾病!医:位置比体重更重要。3关键健康减重。)

    责任编辑/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