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兹的警告世界吓到 未来传染病更多 做4件事成赢家

  • 发表时间:
    , 文章来源:SETN,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记者钟志鹏/台北报导

    *(photo:SETN)
    *(photo:SETN)

    ▲ 比尔盖兹警告未来传染病只会更多,做到4件事成为新世界大赢家。(图/翻摄自比尔盖兹ig)

    COVID-19全球已经超过5亿4千多万人确诊,超过6百30万人往生。比尔盖兹在最新出版的着作《如何避免下一场大流行病》中强调,新冠疫情改变了全世界,未来只会面对更多传染病频繁发生未来,如何保护自己?必须做到4件事,要有创新的防疫工具、即时监测疾病系统、完善的卫生体系以及加大数位转型。

    *(photo:SETN)
    *(photo:SETN)

    ▲ 比尔盖兹警告未来传染病只会更多,COVID-19已造成超过6百30万人往生。(图/翻摄自《美国约霍普金斯大学》网站)

    当疫情长浪来袭   新思维.做事方法与科技永远是最好的解方

    比尔盖兹强调,COVID-19改变了全世界疫情时代,要做到4件事,个人、企业、政府、国家才能够成为新冠疫情后的新赢家。

    1.创新的防疫工具︰新技术不等于创新,新的诊断、治疗与疫苗皆需考虑安全与效用。

    2.即时的疾病监测︰部署由流行病、大数据、物流等跨领域专家组成的常设专家团队。

    3.完善的卫生体系︰医疗与公卫体系是阻止疫病演变为大流行病的最前线。

    4.加速数位大转型︰具备数位能力,才能在疫后新局势存活。

    但新技术不等于创新,世纪之疫开启了各项创新,每个人一定要保持新思维跟与时俱进的态度。

    WHO指出:过去五十年来,科学家已鑑定出超过1,500种新病原

    比尔盖兹在《如何避免下一场大流行病》说,准备好去面对,传染病更频繁发生的未来,新冠疫情的经历让人永生难忘….

    就像二次大战改变我父母那一代对世界的认知,疫情也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角度。发现新病原,原本不是什么新鲜事。WHO指出,过去五十年来,科学家已鑑定出超过1,500种新病原,大多发迹于动物,后来才传给人类。

    古老的传染病仍存在,就连大部分人都以为是古代才有的鼠疫,还没有绝迹;WHO每年都接获至少40起霍乱爆发的通报;在1976年和2018年间,伊波拉病毒共有24起地方爆发和一次地区性流行。如果把小型传染病算进来,每年可能有200起以上的传染病爆发。

    *(photo:SETN)
    *(photo:SETN)

    ▲比尔盖兹警告未来传染病只会更多,做到4件事成为新世界大赢家。 (图/翻摄自比尔盖兹ig)

    「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严重影响唿吸道 因为传播速度快也就特别危险

    当一个地方的疫病演变为全球大流行,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会受到影响。打从开始研究传染病以来,我就一直很担心这个问题。尤其是「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这类影响唿吸道的病毒,因为传播速度很快,也就特别危险。

    然而,我们正迎来一个全球疫情发生率只会愈来愈高的时代,主要有两个原因︰

    1.一是都市化让人类以愈来愈快的速度侵占自然栖地,与动物的接触变多,病害也更有机会从动物跳到人身上,在最近30次无预警的疫情大爆发中,有四分之三都牵涉到人类以外的动物。

    2.另一是国际旅行愈来愈频繁,在新冠疫情爆发前,每年国际入境人次高达14亿,而1950年时只有2,500万。

    一般人很难想像疾病传播有多迅速,大部分人都不曾遇过感染人数指数成长的例子。以伊波拉病毒病毒为例,2014年春天,我开始收到盖兹基金会公共卫生组寄来有关疫病爆发的电子邮件,透露了不祥之兆。

    首先是在几内亚共和国东南部传出伊波拉病毒的数个感染案例;同年7月,病毒出现在首都柯那克里(Conakry),并跨越国界,在邻国包括赖比瑞亚和狮子山共和国在内的首都,也出现确诊案例。后来病毒散播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七个国家,超过11,000人因此丧命。

    伊波拉病毒很可怕  会让病患七孔流血病患瘫痪

    伊波拉病毒很可怕,会让病患七孔流血,但由于这个疾病发作很快,而且会导致病患瘫痪,所以不会感染上千万人。流感病毒与新冠病毒就不一样了。

    新冠疫情的经历让人永生难忘,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我父母那一代对世界的认知,新冠病毒也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角度。

    疫情会一波接着一波来袭  我们总是措手不及

    变异株、突破性感染,更令人不安的是疫情会有好几波,也就是确诊数又突然大增。从历史上的疫病流行就知道,疫情会一波接着一波来袭,但每回出现新一波疫情,我们总是措手不及。

    全球疫情再起不是会不会发生 而是何时会发生

    如何终结疫病大流行的威胁?我深信创新的力量。创新不只是採用新技术或研发新疫苗,也可以是新做法、新政策、新方案。说到创新,新技术不等同于创新,更需考量安全与效用,尤其是医疗相关领域的创新。

    孩童的新冠感染率比50岁以上成人还高?

    在我刚参与全球卫生事务时,每年约有1,000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这个死亡人数本身就已经很吓人了,更糟糕的是,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些儿童的真正死因……

    有些人拒绝接种疫苗,甚至暗指疫苗是邪恶的。在我刚开始汲取全球卫生相关知识时,我发现导致贫穷国家孩童死亡的疾病,有很多从未发生在富裕国家的孩童身上,主要原因是富裕国家的孩童接种了特定疫苗,而贫穷国家的孩童没有疫苗可接种。

    *(photo:SETN)
    *(photo:SETN)

    ▲ 比尔盖兹警告未来传染病只会更多,做到4件事成为新世界大赢家。(图/翻摄自pixabay)

    这次疫情  让我们看到疫苗是拯救性命的一大利器

    我的确知道这是个十分复杂的议题。部分原因是因为整个社会对疫苗风险的包容度很低。这种审慎的态度合情合理:毕竟是让健康的人接种疫苗,如果接种后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就失去意义了。但这次疫情,确实让我们看到疫苗也可以是拯救性命的一大利器。

    在新冠疫情蔓延期间,还有个议题的争议性不下于疫苗,就是该不该让学校停课。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间,世界各国几乎都曾因新冠疫情延烧关闭学校。2020年4月是疫情高峰,全球有几乎95%的学校停课。到了隔年6月,也只有10%的学校部分开放。

    学校停课的理由充足。孩童在学校里互动频繁,原本就是普通感冒和流感的温床,换成其他病原怎会不同?而对于学校教职员来说,他们的职务并不包括冒着丧命风险工作。要求年长教师在疫情期间亲自教学,而且是在没打疫苗的情况下,等于要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工作。

    但也因为大规模停课,在疫情早期有些数据误导了我们。早期儿童确诊案例较少,一项挪威的研究也发现学校发生的传染案例较低,让许多人(包括我)认为,孩童不像成人那么容易被感染。然而,实情却非如此。

    *(photo:SETN)
    *(photo:SETN)

    ▲ 比尔盖兹警告未来传染病只会更多,做到4件事成为新世界大赢家。(图/翻摄自pixabay)

    在美国,截至2021年3月,孩童受感染的机率与18至49岁的成人相似,甚至还比50岁以上的成人还高。最初以为孩童比较不易被感染的论点,很可能是受到许多学校停课的影响,

    其实孩童不是比较不容易被感染  而是当时较少机会被感染

    但其实孩童不是比较不容易被感染,而是当时较少机会被感染。而当他们真的被感染了,通常比较不会出现症状,或病情严重到让父母想到要帮他们做筛检,这个问题可透过大规模筛检改善。

    一旦疫苗问世,教师应该要能优先施打。尤其像新冠肺炎这种对年长者威胁较大的疾病,可能需要将年轻教师和年长教师或与老人同住的教师区隔开来。这么一来,许多学校就能在採取多层防疫措施(包括戴口罩、社交距离,以及保持通风)下继续开放。

    一项研究显示,德国重启学校后,确诊数并没有增加,但美国重启学校后,确诊数却增加了。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德国为了减缓疫情採取的措施比美国更有效。

    疫苗诚可贵「解药」是关键  更是终结疫情治疗长心冠关键

    「地塞米松」是从1950年代就开始使用的类固醇,可让新冠重症病患的死亡率减低将近三分之一,治疗方式其实有点违反直觉︰它会抑制免疫系统的防御反应。

    为何要抑制免疫系统?新冠肺炎一旦过了感染初期,最危险的其实不是病毒,而是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反应。

    大部分人的免疫系统可在感染后的五、六天内,减少体内的病毒量。但之后免疫系统会变得过度活跃,引发激烈的发炎反应,称为「细胞介素风暴」,也就是各种讯号蜂拥而起,促使血管渗出大量体液,进入各个重要器官(新冠肺炎造成的这种渗漏特别会伤害肺部)。这种血管内体液流失的现象也会造成低血压的危险,进而引发器官衰竭和死亡。

    然而,「地塞米松」有个缺点,如果患者太早使用,会在免疫系统应当全力阻止病毒复制的当头,抑制免疫系统。如此一来,会更容易出现併发症,或染上其他趁虚而入的病原。

    抗病毒药「瑞德西韦」,原本是为了治疗C型肝炎和唿吸道融合病毒而研发的。后来的研究显示,瑞德西韦很明显有助于治疗病情尚未严重到需要住院的病患。但仍需要在患者发病早期以静脉注射治疗三天。

    「索托维(Sotrovimab)」是从SARS病患体内取出分离后改造的单株抗体,可用来治疗目前已知所有的新冠变异株。这让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相信科学家将创造出可以作用在不同病毒变异株的广效抗体。

    但新冠肺炎的抗体制作昂贵,也必须在有能力为病患注射的医疗单位使用,而且只能帮助刚确诊的病患。

    为了拯救更多生命,许多研究人员开始寻找终极解药,也就是价格便宜、容易施用、可有效治疗不同变异株、能防止病患病情恶化的抗病毒药物。2021年底,这些努力终于有了成果。

    默沙东研发出抗病毒的口服胶囊莫努匹拉韦(molnupiravir),可大幅降低高危险族群入院或死亡的风险。不久后,辉瑞推出第二种新冠口服药物帕斯洛韦(Paxlovid)。高风险病患若一有症状就服用,并佐以一种可延长药效的药物,病情恶化为重症或死亡的机率可减少将近90%。

    并不是每个可以打疫苗的人都会选择接种疫苗

    当疫情发生,找到有效疗法非常关键。因为要让大部分人口都能接种疫苗需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有些疫苗需要施打两剂,而且并非每个可以打疫苗的人都会选择接种疫苗,而有些接种过疫苗的人还是遭突破性感染,倘若出现疫苗无法预防的突变株,我们还是希望手边能有一些可用的疗法。

    更何况有些病原会造成长期伤害,也就是所谓新冠长期症状(长新冠)。有些人感染新冠几个月后,症状依旧严重,包括唿吸困难、疲累、头痛、焦虑、抑郁、「脑雾」的认知障碍。就算是轻症也可能在好几週后造成发炎反应,不只影响肺部,也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和血管。

    有效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医院的负荷,避免院内病患过多,造成排挤效应以致一些原本能存活的患者丧命,当更好的疗法可降低重症与死亡,政府就能放松对学校与商家的管制,减少对教育与经济的冲击。

    结合疫苗、准确筛检、有效治疗、即时物资配送,新科学与新作为可以改变许多人的生命与生计。

    *(photo:SETN)
    *(photo:SETN)

    ▲比尔盖兹警告未来传染病只会更多,做到4件事成为新世界大赢家。 (图/天下文化提供)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比尔‧盖兹 Bill Gates着作《如何避免下一场大流行病》